□苑广阔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广西桂林平乐县政府网站上的《平乐县森林防火规划(2023—2030年)》个别段落有抄袭嫌疑,其关于平乐县水文的介绍和湖南安化县的水文介绍几乎一模一样。记者联系了具体负责人,对方表示,此规划是由林业局和第三方公司合作完成,而有关水文的部分系第三方公司提供的数据,“可能是作为参考,没有修改。如果错了肯定要改,第三方公司做得太粗心了,我们抓紧联系公司来改。”(7月14日极目新闻)
事件曝光后,当地回应称“系第三方公司提供的数据”,并表示将“联系修改”。这一回应看似承认错误,实则避重就轻。官方文件抄袭,绝非简单的“审核不严”或“第三方粗心”可以搪塞,其背后折射出政府工作形式化、外包服务监管缺失、政策制定脱离实际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
平乐县林业局将森林防火规划的制定委托给第三方公司,而后者竟直接复制粘贴其他地区的内容,甚至连基本的事实核对都未进行。这一现象暴露出政府购买服务中的严重漏洞。根据财政部相关规定,政府购买服务应严格界定边界,禁止将“应当由政府直接履职的事项”外包。森林防火规划涉及地方生态安全与公共应急管理,理应由政府部门主导调研、科学论证,而非简单外包了事。若连核心政策文件都依赖第三方代笔,政府的专业性和公信力何在?
更值得警惕的是,类似“外包依赖症”在基层政府中并不罕见。一些部门为减轻工作负担,将本应亲力亲为的职责甩给市场,却疏于监管,导致文件内容脱离实际、敷衍了事。此次事件中,第三方公司直接套用外省资料,而林业局竟未发现,可见审核机制形同虚设。若此类问题不加以整治,政府购买服务可能沦为“权力外包”的温床,最终损害公共利益。
此次抄袭事件最荒诞之处在于,平乐县与安化县相距400余公里,水文条件截然不同,但规划文件却只替换了县名,其余内容一字不改。这种“复制粘贴”式的文件制定,说明某些地方政府在政策出台过程中,并未真正考虑本地实际情况,而是将规划文本视为“填空题”,只求应付上级检查。长此以往,政策执行必然流于表面,甚至可能因脱离实际而酿成严重后果。例如,若防火规划未考虑本地水系特点,应急措施可能失效,最终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事件曝光后,平乐县仅表示“将联系修改”,却未提及对责任人的追责或对第三方公司的惩戒。这种“轻拿轻放”的处理方式,难以形成有效震慑。类似事件屡禁不止,正是因为违规成本太低——抄袭者无需承担实质后果,审核者只需一句“疏忽”便可搪塞。若问责机制长期缺位,类似问题只会反复上演。
平乐县文件抄袭事件,表面上是工作疏忽,实则是治理能力不足的体现。若政府文件可以随意复制粘贴,政策执行又如何落到实处?解决这一问题,需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严格限制外包范围,核心政务必须由政府主导;二是强化问责机制,对敷衍塞责者严肃处理;三是破除形式主义,让政策制定回归实际问题。唯有如此,才能避免“纸上防火”的闹剧,真正提升政府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