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版 评论

在观点碰撞中重温“我们的这一年”

济南时报 | 2024年12月31日

  【编者按】回看这一年的舆论场,真相是复杂的,观点是多元的,但新闻人追求共识的步伐却是坚定的。

  没有哪个新闻体裁能像评论这般众口难调、没有人的观点能永远客观正确。所以,在这岁末回望之刻,我们选取几篇评论中的论点与你一起回顾创作者与读者的共识与分歧,留下一份对于这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过去的一年,感谢你的阅读,新的一年,期待你的思考。

  关键词:“网红特权”

  背景:“我是网红,我师弟是‘垫底辣孩’,他1000多万粉丝,我280万粉丝。航班延误了5个小时,我要求航空公司给我特殊照顾。”一男子因不满航班延误,亮出自己“网红”的身。

  观点:利用“网红”身份来进行所谓“维权”,有维权之名,但实则是借助因巨量粉丝而具有的支配、引导和干扰力获得法外特权。既超出了维权的正常范围,也超出了维权本身具有的法律正当性,如果维权超过或逾越的“度”是法律的底线、红线,将受到法律规制,有可能承担民事责任,也可能涉及治安上的寻衅滋事,甚至刑法上的敲诈勒索。这恰恰是“网红维权”需要警惕的。(王军荣)

  关键词:南方小土豆

  背景:有关“南方小土豆”称谓的争论,似乎成了哈尔滨爆火后面对的第一瓢冷水。有网友认为,所谓的“南方小土豆”是针对地域的刻板印象,也有人将其引到性别议题的立场上。

  观点:健康的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体裁,其本身应该是一种近乎中性的性质。其中即使有一些戏谑调侃,前提也必须是非恶意的,是各方都能接受的公约数。不论是围观者还是参与者,都应该恪守边界,不宜为“朦胧”的梗文化代入太多个人体感,并试图为此强加个人的主观注解。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出于玩梗,也不应该把这些概念和文字赋予具体的人格化与性别化。如果把它赋予了性别,甚至站在一厢情愿的立场上说出什么“养一个南方小土豆”之类的话,将被玩梗群体的个人感受虚置,只是将其视为自己凝视视角下的表达工具,以便配合个人主观臆想的狂欢,这种梗文化就不再纯粹,而是带有明显的冒犯性质了。 (李明)关键词:情绪稳定也是师德

  背景:一条网传“湖南湘乡市某校一教师辅导作业时粗暴对待学生”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女老师在辅导学生作业期间,多次大声喊话“你怎么这么蠢”“一巴掌扇死你得了”“说话啊”。

  观点:毋庸置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职业责任,但是,教师从不享有因学生“学习不行”而施加惩戒的权利。需要厘清的是,教育惩戒权,一直都有着明确的适用条件,也即主要针对学生“违纪违规”“破坏秩序”等特定情况。“作业做得不好”,从来不是也不应该是教师对学生“施惩”的合理事由。试问,如果因为“作业做得不好”,学生就要被教师差别对待,乃至被打骂、被羞辱,那么学校将变成何等功利和残酷的存在?

  教育惩戒与体罚绝不可混为一谈,更不用说,“学习难”“作业差”等方面的因素,本就不足以构成启动教育惩戒的合法理由。(然玉)

  关键词:医生薪酬

  背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其中提出,要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关于医疗服务收入内涵与薪酬制度衔接的办法。

  观点:就当前的形势而言,现在或许处于化解这道难题的“史上最佳”时期。这两年医疗领域强力反腐,让医务人员灰色收入显著减少,为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营造了一个公平的环境。医保付费制度改变对于过度诊疗具有治本之效,可将医务人员从费用的浪费者转变成节约者,在这种新的付费制度下,赚钱多者不再是能人,花更少的钱取得更佳的诊疗效果,才是能力强的体现,这一重大改革若能尽快破题,公立医院就会普遍自觉远离创收指标。 (罗志华)

  关键词:“小过重罚”

  背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建伟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份厦门市思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行政处罚告知书。告知书显示,当地一家个体工商户因通过支付出租汽车司机回扣的方式揽客,收到了高达100万元的“罚单”。

  观点:预防此类现象再现,当务之急是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提升执法人员规范化、精准化、人性化执法能力和水平。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应当向社会公布。”更重要的是,要从完善机制制度入手,切实防范“逐利式执法”问题,遏制“罚款式创收”冲动。

  数量庞大的小微经营主体,一头连着人间烟火,一头连着百姓生计,是畅通经济循环、服务群众的“毛细血管”,在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中发挥着其他市场主体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纠治“小过重罚”,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 (陈广江)

  关键词:骑行悲剧

  背景:一名11岁男孩“球球”跟着父亲以及自行车队在双向公路上骑行,结果在接近中线时不小心摔倒进入对面车道。另一段行车记录仪视频显示,孩子摔倒时,倒向了对向正常行驶的机动车道上,遭到对向行驶汽车碾压身亡。

  观点:除了批评以外,更深一层的公共性思考在于,当一个孩子的监护人,面对风险不管不顾,面对劝导置若罔闻而屡屡将孩子一步步引入险境的时候,除了“主宰”孩子命运的家人外,是否还有制度之手将他们从死亡的边缘拉回,鉴于涉事父亲此前就已在短视频平台上展现过带孩子骑行的内容,那么能否打破不举不究,以常态化执法管控违规骑行引发的风险,防患于未然之中?平台能否及时捕捉到负面示范的内容?(李明)

  关键词:连续出勤

  背景:珠海一公司要求员工连续出勤37日,引起广泛关注。

  观点:缺乏社会责任心的企业主,并非不知道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但受利益驱使,为追求高额资本回报,无视有关规定,漠视劳动者的生命权,剥夺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正常的加班也蜕变成为无节制的加班。实际上,现在不少企业的员工收入分配制度,正是在变相鼓励劳动者跟身体极限“较劲”。而要让这些企业主主动良心发现,主动关心劳动者健康和安全,乃至取消“连续出勤37日”之类的加班形式,当然只是奢望而已。 (钱夙伟)

  关键词:较真“三只羊”

  背景:今年9月26日,合肥市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称拟决定对三只羊公司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共计6894.91万元。10月30日晚间,新黄河记者从知情人处了解到,处罚决定已于2024年10月11日依法做出并送达,三只羊公司已于当天全额缴纳。

  观点:一个个网红相继翻车,公众希望看到惩戒切实落实落地,并不仅仅是针对弄虚作假者终得惩罚的报偿心理,更重要的还是希望让过去痛心疾首、不断冲击消费信心的BUG得到系统性解决。

  从过往行业经验可以得出,任何一个行业的初始阶段,都会经历一个高速发展的草莽时期,在这段成长期中,因为地方政府也会或多或少跟着受益,这就极容易导致监管的鞭子在“泼天富贵”下被不知不觉地藏起来,如果管束和惩戒不能如约兑现,只会形成越来越多的历史欠账,并最终导致市场活力和地方公信力的多输。 (李明)关键词:县政府门前开夜市

  背景:安徽绩溪县政府门口有个夜市,一到晚上摊贩云集,熙来攘往。

  观点: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治理好不好,群众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评判标准。这意味着,政府在城市治理中应更多地扮演服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简单的管理者和控制者。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转变思维和理念,主动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

  期待更多地方为市民提供更大便利,让这种“开放”更加普遍化、常态化。(陈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