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版 连载

《张作霖传》

济南时报 | 2024年10月22日

  

  关河五十州 著现代出版社2024年7月

  济南惨案

  从张氏父子关于日军的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于日本在东北的实力和野心都是有警觉的。但是,相比之下,张作霖毕竟打江山几十年,虽不读洋书却有实际经验,即便盛怒之下依旧能够瞬间判断出中日双方大致的军事力量且相当准确,他所设想的几条措施也都非常明确,颇具可行性,很难被驳倒。

  最后,张学良费尽唇舌,张作霖仍不为所动。张学良见谈话没有结果,且天色已经不早,只得先退出居仁堂回去休息。

  第二天傍晚,张学良再次前来劝说父亲撤兵。张作霖有一股倔强不服输的性格,你越说他怎么不行,他可能越要坚持,但知父莫如子,所以这次张学良没有跟他辩论能不能统一中国的问题,而是改换策略用了另一种说法:“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不都是中国人嘛,都是中国人,地盘也是中国的,谁占得多点儿,谁占得少点儿,有什么关系?他怎么占,不还是中国人占中国地嘛!”

  对于张学良的这些话,张作霖倒是挺能听得进去,他与吴佩孚、曹锟、段祺瑞等北洋政要一样,对于内争外斗之间的区别是分得非常清楚的。

  张学良告诉张作霖,如果他执意不肯撤兵,极可能与他的愿望和初衷相反:“咱东北要是丢了,就不是中国人占了,而是日本人占了,那咱就成了千古罪人,咱就要当亡国奴了!东北要是丢了,咱们就没有立锥之地了!现在,东北军都在关内,东北唱空城计了,不撤不行!”

  张作霖听了大为动容。事到如今,张作霖又岂能真的看不清局势,不过是不愿意承认现实罢了,更何况他虽然不怕与日本人干仗,但那毕竟是不得已而为之,乃最后才能采取的下策。

  “好,咱们撤!东北的高粱米子儿我还没吃够呢,北京的大米饭我可吃够了。现在就是请我在北京当大总统我也不当了,我什么也不当了,我回东北去!”

  就在张作霖下决心息兵罢战准备退到关外的时候,1928年4月19日,田中内阁突然以“就地保护侨民”为由下令出兵山东,日军随即入侵济南。蒋介石急于北伐,既对日军的武装行动缺乏警觉,又随时准备与日军讲和,致使北伐军在冲突中极为被动,从而酿成了“济南惨案”。

  日军制造“济南惨案”,其实就是为了落实“东方会议”的既定方针,即阻止蒋军北上,并尽可能将国民党的势力范围限制在南方。当然,这对张作霖维持其北京政权是有帮助的。张作霖看到北伐军因受日军阻挠而暂时停滞不前,他也重新燃起了希望,他派人到南京游说,希望双方停战言和,同时准许他“同参政事”,一致对外。

  当时,南京政府主要由谭延闿、李烈钧、蔡元培三位大员当家,蔡元培不常来政府办公。谭延闿、李烈钧都主张接纳张作霖讲和,这样就形成了一份名为“请准许张作霖同参政事案”的提案,谭延闿、李烈钧以及军方在宁代表都在上面签了字。 (21)